【濮阳】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赴范县多地开展技术服务

时间:2024-12-31

12月20—23日,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杜爱玲、侯军、吴祖峰、侯家兴老师前往范县颜村铺乡何庄、林堂、后玉皇庙、前五常、孙庄,城关镇西张青营,龙王庄镇张楼,高码头镇牛楼,杨集乡民义村,濮城镇五罗徐、陆集乡南杨庄基地对平菇、茶树菇、鸡腿菇、金耳、双孢菇、羊肚菌、草菇等生产开展技术服务。

屏幕截图 2024-12-31 102752.jpg.jpg

食用菌服务团根据食用菌栽培户与菇棚数量发放温度计1600多支,用于来年食用菌生产提供精准技术指导提供支撑,改变群众凭经验管理的粗糙模式,重点在温度发酵,菌袋发菌,菇棚出菇进行相对精准管理。

屏幕截图 2024-12-31 102801.jpg.jpg

当前季节进入鸡腿菇栽培阶段,何庄与郭庄基地鸡腿菇培养料发酵及装袋陆续开始,服务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巡查指导,建议培养料配方以新鲜玉米芯为主料,掺拌30%的鲜鸡粪(便宜)进行混匀发酵,辅料配以1%的二氨,发酵中后期以5%的石灰水均匀补充水分,发酵达65℃保持2~3天翻料,5遍后开始边晾料边装袋确保不烧菌。

在装袋环节,服务团重点强调了菌袋菌种均匀播放,菌袋装紧实等常规问题的专人核查落实,随装袋随运输,间隔15~20cm摆放,保持有通风散热通道,外部覆盖保温毡布或草栅薄膜进行保温发菌,提醒注意中午定期检查近菌袋温度变化,防止菌袋生物热不断集聚造成烧菌,温度以不超过25度为佳。

屏幕截图 2024-12-31 102920.jpg.jpg

羊肚菌栽培关键技术是营养包生产技术,目前郭庄,五常庄,五罗徐三个基地营养包正处于制作和摆放阶段。服务团强调了营养包的三到位原则:配方营养到位,灭菌到位,摆放时间到位。

通过近年来的羊肚菌栽培实践,业界形成了出不出看菌种,产量高不高看营养包的共识,营养包的核心是营养,本质是配方和灭菌质量。三个基地的配方中的麦粒含量都超过了50%,个别达到了60%以上,为羊肚菌的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。

屏幕截图 2024-12-31 102937.jpg.jpg

在生产实践中,要把培养料的灭菌当作重中之重,及时灭菌,大火攻头,锅炉适量匹配保证灭菌质量,达到灭菌后培养料不酸败,有特有料香气才能算是合格。特别避免小马拉大车,即小锅炉带个超大灭菌包,热气长时间上不去,导致培养料酸败,最终影响产量。

服务团提醒种植户,营养包摆放后前期管理要注意四个关键点:一是控制好温湿度,温度不超过10度,恒温恒湿为佳,为菌丝深入菌包内部,稳定生长,避免杂菌污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。二是避免光照,以免温度波动大,形成水汽,造成菌包污染。三是通孔黑膜覆盖后,在菇棚高处也要留小的通风口,保证菇棚内部有一定的新鲜空气。如遇极端低温天气,可以关闭小通风口。四是前期管理阶段大致15~20天,为菌丝长入菌包生长期,重点防止菌包污染,让菌丝顺利长满菌包。

屏幕截图 2024-12-31 102946.jpg.jpg

营养包中期(春节前后40天)管理在3年前的技术指导过程中是顺带而过的,但近年的生产实践表明,这个阶段是重要的出菇功能转化阶段,既有菌丝深入麦粒内部积累营养,又有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重要功能。此时菌丝已经长满菌包,大致处于冬季较冷季节,不易发生病虫害,但在管理上可以采用增加光照,适当提温,创造较大温差,保持相对恒定湿度,低于18℃为限温极限高温的管理思路,吃透麦粒积累营养,让菌丝进一步成熟,为出菇现蕾奠定基础。

食用菌服务团根据平菇中后期根据菌袋出菇情况,提供发放补水器,可以通过补水器对平菇菌袋进行补充水分,帮助提高平菇菌丝活力,以期提高平菇产量和质量,并现场指导和示范了补水方法。

屏幕截图 2024-12-31 103015.jpg.jpg

1.补水液基础配方:磷酸二氢钾4公斤,硫酸镁2公斤,兑水1000公斤。配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,可以补充‌三十烷醇,‌农用链霉素等,一般不加糖类等营养成分,容易造成污染。天气超过25℃一般不补水,容易感染杂菌。补水的水温尽量与袋温一致,污染的菌袋不补水,避免通过补水器传染其他菌袋。

2.补水方法:打药机清洗后,配好补水液,连接补水器即可。补水后春天菇棚半干燥保温养菌7~10天重新喷水保湿出菇,冬天大致半干燥保温养菌15天重新喷水保湿出菇。冬天补水后严防菌袋上冻。

3.补水顺序,菌墙从里向外,避免地面泥泞。第一次补水后菌袋重量不超原来菌袋重量的八成,第二次补水不超六成。若补水过大,会造成水袋,菌丝萎缩退化,易污染,不出菇。

4.示范:安排三个会使用注水器的技术骨干(何庄王德锁,五常庄常庆国,玉皇庙张永祥)进行示范,先少量补水适应训练,每户5个补水器循环补水使用,补水宁少勿多,熟练掌握后再大量使用。

平菇出菇进入中后期以后,因为营养缺乏、低温影响与平菇子实体生长慢的特点,容易造成个别菌盖表面凹的部分的产生水渍黄斑。黄斑菇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,但根据目前服务团调研的情况,绝大多数是喷水过量造成菇体表面长时间积水,加上低温天气,菌盖对水分的吸收处于低温饱和状态,时间长了就容易在表面形成水清状的黄斑。服务团建议改进措施:一是把原来秋季延续的一天一次喷水方法,改为冬季的一天2~3次的短时间喷水管理方式,尽量不要在菇体表面形成积水。二是通风以菇棚中上部持续微通风为主,不能大开大合暴力通风,否则容易造成部分菇体表面干燥而个别地方积水,在低温情况下容易造成平菇畸形甚至整个小菇蕾出现水浸状发黄。


责任编辑:翟媛媛


Copyright © 2020 www.cxkjcm.com